最近几年“开源”得到了中国官方越来越多的重视。2021年,“开源”被首次写入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》。2023年起,多个地方政府公布了各自的“开源”扶持政策与建设目标。尤其近期美国在经济,外交,技术等多个领域对中国的遏制与排挤,进一步推升了中国对“开源”的期望——通过开源软件打破技术垄断;通过开源组织保持国际合作。
“开源”提供了一个体面的契机,能创造达成上述目标的机会。但对机会的把握依然要靠具体的人或组织。因此官方对开源的扶持与发展,实际是对人或组织的扶持与发展。那么,什么样的人或组织能承担起这样的责任,且有意愿,有能力去做这件事呢?不同的开源参与方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,相同的地方在于他们都认为自己应该得到官方的支持与发展。
1
首先是开源的用户。他们不直接创造开源软件,甚至他们在使开源软件的过程中,很多时候并不付费。使用者参与塑造了开源软件世界,他们提供了对软件的功能需求与使用反馈,以及商业化的付费意愿与产品诉求。
今天官方对开源的期待是打破西方技术垄断,那必然需要中国的开源技术能够长久的持续下去。此时此刻,“需求&反馈”与“付费”相比“付费”更紧要。但“开源”早期在国内的传播过程中,过于强调了“免费”。免费这个词的力量实在是太强了,以至用户对开源技术的使用一味着重在“降本”上,相当于变相的涸泽而渔。
官方需要进行开源用户的教育与指导——为中国开源软件付费就是对中国技术突破的有力支持。中国的企业IT市场付费主力是金融,电信等央国企集中的行业,官方完全有能力施加影响力。
2
其次是开发开源软件的企业,他们雇佣开源贡献者,包括开发代码的程序员,以及构建社区的运营人员。程序员出于工作的需求,对技术的追寻与创新,构建了各式各样的开源软件项目。而运营人员则通过各种推广手段尽力扩大项目的影响力,吸引其他程序员与用户的关注。程序员写下“1”,运营人员则在后面加上很多“0”,他们是构建开源世界基石的主要群体。
企业本身分成两种,一种是以开源软件为主要业务收入的企业。今年软件行业整体比较困难,从上市软件公司的财报能很清晰地看到严峻的形势。靠开源软件获得收入的企业日子非常难过。虽然各地都发布了一定的对开源软件公司的扶持政策,但能落地才是关键。尤其是这一类型企业不少都很年轻,规模小,如何给它们公平的扶持政策是挺有挑战的。
另一种是以开源软件打造技术形象和生态的企业,以大厂为主。大厂的生存状态,资源的投入度都没有问题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大厂的开源投入以建设自己的技术品牌为主,有几个大厂做得好,不代表整个行业好。
3
第三是新兴的开源相关社会组织(基金会,协会等)。海外有比较成功的开源基金会,比如Apache软件基金会,Linux基金会,Eclipse基金会等等。但照着海外基金会过去的成功来组建中国的开源基金会,有点刻舟求剑的意思。
一方面,海外基金会一般不介入开源项目的日常运作和推广,海外基金会主要负责自身品牌的构建和影响力的提升,从而侧面帮助开源项目。海外基金会过去的成功都离不开大的技术趋势的推动。X86服务器在企业IT市场的普及助推了Linux操作系统和Linux基金会;大数据助推了Hadoop生态和Apache软件基金会;云原生带火了Kubenetes和云原生计算基金会(CNCF)。而CNCF是一道分水岭。
CNCF成立于2015年,其后近十年的技术浪潮(AI,无人驾驶,机器人等等),基金会的影响力乏善可陈。关键原因在于企业已经明白了开源的价值,企业更倾向于将重要的开源项目放在自己手里运营,以获得最大的自由度。
另一方面,虽然都是非盈利组织,中国的开源基金会和海外的开源基金会在法律设计上并不相同,甚至差异很大。海外开源基金会招募会员,收取会费以维持日常运作,会员享有对基金会运营目标和方式的监督和指导权。整体是共建共治的模式。而中国的基金会是慈善组织的模式,吸收社会捐赠,由专业团队来运作。运营接受监管,但无需对捐赠人负责,基本是精英治理的思路。
因此,中国的基金会可能不是最适合企业间合作的载体。但中国的基金会在高校与教育领域有独特的优势。“开源”相关的教育与学术研究等理论课题是它们发挥作用的重要场景。
4
最后是形形色色的个体开源参与者。有些是认真的,有些目的可能不太单纯,有些纯粹来蹭“开源”流量的。不管是哪一种,只要能贡献力量,我觉得都无可厚非。
个体参与者面临的最大挑战是,即便官方有意扶持“开源”,但扶持政策一般不会对接到普通的个人。所以往往认真参与的个体会觉得阳光晒不到自己身上。其实海外的情况也是类似的,用业余时间来做开源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。尤其有经济压力的时候,会更加难坚持下去。
至此我们粗略盘点了国内主要的开源参与方。我们能感受到任何一方都有优势与不足。“开源”是协作的艺术,接下来就看大家如何协作以共同推动“开源”技术与社区在中国的发展。我本人也会在2025年进行更多的协作尝试。欢迎感兴趣的朋友持续关注。